找到相关内容8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红楼梦》的哲学架构——佛道合一的原型母题

    笑道:“原来这样,我可明白了。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,怎么是阳、怎么是阴呢?”湘云道:“这边正面就是阳,那边反面就为阴。”翠缕又点头笑了。还要拿几件东西问,因想不起个什么来,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...

    Ming Li(博士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1360000.html
  •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

    一句,皆得成佛道,即了因不变;低头举手,皆成佛道,即缘因不灭也。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德。”[20]一切众生不仅具足三因,而且本自有之。《法华文句》卷10有言:“正因佛性,通亘本当,缘、了佛性种子本有,非...界定可有四句:“三毒即是道”;“地狱界有佛性”;“低头举足,皆成佛道”;“一色一香,无非中道”。台家承袭印度中观学的立场,认为一切诸法都是中道实相的体现,都有安乐性,因而不能离开世间而另求解脱。更进一步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160224.html
  • 五溪流域诗僧

        镇远翠屏禅院寿明慧禅者  翠屏禅院白云间,露出翠屏作寿山。  若识其中端的意,低头问讯省亲颜。    镇远翠屏禅院示众    唤作火坑原净土,拈来全露岂须参。 ...

    闻韶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860289.html
  • 试论智者大师的“性具”思想

    这种圆融论理我们在智者大师的许多著作中都会看到:“举手低头,悉当作佛”,“一色一香无非中道。”为了遣除众生的偏执,智者大师立圆融论理,即创性具善恶说。以此开明九界修恶众生的心迹,而得解脱,“以达性恶,...

    学 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360570.html
  • 清及近代僧尼诗文

    毕竟他是僧人,他与王壬秋、陈三立、易哭庵的关系都很好。他自命“一生心血在诗中”,他文化程度不高,据杨度的序,说他做诗要用“壶”字写不起,便画上一把壶,因此他“生来傲骨不低头,每到求人为写诗”,他不能不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660572.html
  • 试论智顗「观心释」的诠释学意涵

    低头举手无非佛道。[6]  牟宗三的关于天台之存有论涵义的诠释与判定,未必必须完全接受,但他的确明显地彰显出天台思想中具有存有论之意涵。  一念三千固然是智顗思想的重大观念,但一念三千亦只是正修圆顿止观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560677.html
  • 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论略

    生活情趣,充满普通人情感,甚至于透出七情六欲的众生相。如44窟含情脉脉的主佛, 133窟面带甜美而神秘微笑的小沙弥,135窟低头侧目含笑的胁侍菩萨,121窟在佛像前窃窃 私语的菩萨与弟子,还有大量身姿...

    胡承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261286.html
  • 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

    在危难中念  佛而得救。如《高僧传》卷三“法显传”中说:  至夜,有三黑师子来蹲显前,舐唇摇尾。显诵经不辍,一心念佛。师  子乃低头下尾,伏显足前。显以手摩之,咒曰:‘若欲相害,待我诵竟;  若见试者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461503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忏法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

    ……是以两京礼经,则口唱低头,檛磬一声谓之小礼。自淮以南,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,或数僧呗 歌赞相高,谓之禳忏法也[37]。   在宋代的江南地区,忏法逐渐成为佛事,而且重视梵呗、歌赞,已经离开原来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461566.html
  • 试论智顗“观心释”的诠释学意涵

    低头举手无非佛道。[6]  牟宗三的关于天台之存有论涵义的诠释与判定,未必必须完全接受,但他的确明显地彰显出天台思想中具有存有论之意涵。  一念三千固然是智顗思想的重大观念,但一念三千亦只是正修圆顿止观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261876.html